其實,徐神父開始有系統研究相學,跟學習望診也有莫大關係。他除了在香港修讀中醫課程,亦到北京拜訪名醫學習望診。
「望診即係睇面診病,我研究咗十五、六年。我跟個師父學望診,唔使把脈,就可以開藥方。佢既療效,各方面既對證就相當多,可信性至少有七成,七成對於心理學既測驗來講係好高。」
以中醫來說,疾病的內因就是情緒,所以心理學和中醫也有關係,有了兩者的背境,徐神父自言對研究相學更易了解。
「我從細就鍾意做醫生,十六歲時睇到一套電影,個醫生又係傳教士,黎中國傳教。我都未領洗,就已經想做埋醫生、神父啦。」
在醫治別人的身體和心靈上,他選舉了後者。但是,當醫生的心願,在當神父後亦已實現,他更在香港註冊了一間公司,免費為朋友作中醫診治和心理輔導之用。說到底,徐志忠神父的興趣就是研究人,就是幫助人達致身心的富足。不過,世人一生最渴求的富裕生活,他早已得到。
「我喺上海出世,屋企有基督教既家庭教師,所以就跟咗佢哋信基督教信仰...家境唔錯,有游水池、花園、洋房,假山呀、金魚缸都好多個。」
徐神父以手比擬金魚缸,懷緬兒時點滴。憑著相學講座所學,記者偷看他的耳兒,長相肉厚,果然是出自大富之家。
徐神父十歲來港,入讀天主教學校九龍華仁書院。在中三時,他開始對天主教產生興趣。中七畢業後,他便決定進入修會當神父。雖然父親大力反對,揚言要脫離父子關係,但卻無礙他對天主教的百分百投入。
不過,縱然熱愛天主教,徐神父亦認同天主教徒給別人一種保守封閉的感覺。他嘆謂:「實在係可惜,一般係俾自己信念既架構局限咗,真正既救恩係令到我地更自由,而唔係嚟局限我地。」
佛教的包容
所以徐神父坦言,西方基督教信仰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,不及佛教那般寬容。
「所以我間公司圓融軒既圓融,係佛家字眼,圓融即係包容,喺天主教入面,就好難搵到咁靚既名字。我既祈禱方式係用佛教果種靜坐方式,Vipassana(內觀禪,古印度的修行方法,被佛陀用作佛法訓練核心內容。),對信仰既信念好有幫助。」
他又指出,現時的天主教再不強調別人一定要脫離本身的宗教,歸化為天主教徒,重點只在於使他成為一個生命豐盛的人。如果是佛教徒,便幫他做一個更好的佛教徒。在徐神父口中,其實天主教也可以很包容。
「無論係掛住聖母既牌或者觀音既鍊,都冇所謂。呢家好多人戴住佛珠咁様,天主教亦都有大把人戴,佢戴咗個心平安啲,冇所謂。我地追求就係個心平安舒服。唔使咁執著,對人有幫助,就都無所謂。天主唔會責怪,係人先至咁狹窄之嘛。」
待續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